文憑試中文科現代文閱讀題目內涵深 - Brighten Test Prep Centre

 

 

2015年3月23日
文憑試中文科現代文閱讀題目內涵深

 

香港中學文憑試中文科試卷素有「死亡之卷」之稱,考評局在文憑試考評報告中稱考生對於閱讀理解的答題能力的差異較大。另外,有的閱讀理解的考題設置也不比文言文簡單,如14年的文憑試中文科閱讀理解現代文篇章以台灣作家徐國能的《第九味》擬題,要求考生析述文中沒點明的「『第九味』是什麽?」的分值為6分的題目被公認為全卷最深的一題。《第九味》一文中,作者藉記敘曾先生的生平及他對飲食之道的體會,抒發作者對人生興衰散聚無常的感慨,並以味道比喻不同人物,但不點明「第九味」是什麽。

 

那麽這類的蘊含人生意味的文章是不是不適合做閱讀材料呢?繼13年以張曉風作品《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入題,談母子情及對教育制度的憂慮,較12年引用的《橋》(曾敏之)談家國之情,情感較淺白易明。去年考評局續以台灣當代作家的文章為考材,其實像《第九味》般講述人生態度的作品材料對考生思考人生的意味有很大的幫助。因此筆者常對晉博教育中心的學生說要看不同類型的文章,逐漸提高對文章內涵的理解能力。

 

關於這道題目的正確答案,《第九味》的作者徐國能回覆傳媒表示,原文沒有確切寫出「第九味」的意思,是想讓讀者自己體會,若自己是考生,答案會填上「人生的滋味」。作者對於命題人的考題設置和參考答案表示讚賞,他稱讚考卷的命題技巧及作答觀念靈活而有深度,把他寫作時根本沒有想到的內涵都表達出來了。

 

首先考生要審清作文的題意,下筆前要明確是「以香港為例說明我對自然與異常的看法」為話題的作文。作文審題還要注意題目的意思,如題目是要我們以香港社會為例,對於香港社會中的「自然和異常」你有什麽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考生應快速抓住「香港社會」、「自然與異常」這樣的關鍵詞,抓住閱讀材料中作者對「自然」與「異常」的看法,準確地把握作者的寫作意旨,然後再結合自己在香港社會中所見到的和這個主題相關的事件或者觀念來論證。面對這樣的現實性材料,拿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圍繞材料,結合現實,對其進行評論。這樣審題、立意一步完成,不僅快速、準確,而且容易出新意。注意關鍵詞不能用近義詞代替,要從正面角度立意。

 

有的考生表示既然連作者都答不對以自己的文章出的閱讀題,那這樣的題目有什麽意義呢?筆者認為閱讀理解題的意義是訓練抽象思維能力。我們從小做過很多閱讀理解,包括中文和英文,也許很難直接體會其作用,閱讀理解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在以後的學習工作中,能夠快速吸收準確文獻、資料、書籍所提供的信息,對於我們組織語言的邏輯也有一定的鍛煉作用。筆者在晉博教育中心指導學生中文閱讀理解時,不少學生認為抒情文的閱讀理解較為艱深。其實像抒情散文這樣的文章,大多也有一定的主旨,並不是一句「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可以隨意發揮乃至揣測的。這樣的題目學生需具一定語文素養才能回答得精確。因此,無論是文言文還是現代文的閱讀分析題都要仔細揣摩作者可能表達的內涵思想,以文章為根據梳理結合自身的人生感悟得出最佳答案,這是一種靠長期積累才能鍛煉出來的能力,要持之以恒,不能掉以輕心。

 

© 晉博教育中心 Brighten Youth Education Centre

JoomSh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