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文言文的言外之意 - Brighten Test Prep Centre

 

 

2015年2月23日
如何理解文言文的言外之意

 

在香港中學文憑試(DSE)中國語文科試卷中,文言文閱讀材料中有一類寓言式的閱讀材料,命題者往往從考察文言文的寓言或者文中角色的性格所代表意義入手來考察考生對文言文閱讀材料的理解程度。

 

這樣的閱讀材料相對於記敘文和議論文式的文言文閱讀材料來說閱讀和理解起來比較容易,但就題目的設置來說主要考察考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因為這樣的故事性閱讀材料一般都是通過表面現象挖掘其內在的含義,要求考生準確理解文言文的言外之意。筆者在晉博教育中心指導學生中文時,發現不少學生在理解文言文言外之意方面都不是十分準確,那麽如何準確地理解選篇的言外之意呢?

 

文憑試中文科樣本試卷中有選自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的兩個關於鬼的小短篇,一個是講屠者許方擔酒夜行遇見一鬼,開始很懼怕躲到了叢林中,但是鬼看到許方的酒後忘乎所以地喝醉了,反而被許方打死了的故事。另一個是講曹司農在旅途的旅店中兩次遇到同一個鬼並且不卑不亢用自己的勇氣和一身正氣嚇退惡鬼的故事。命題人把這兩個關於人和鬼的故事作對比,考查考生兩個材料中的鬼的性格同人相比有哪些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們就要仔細的閱讀文本材料,通過對第一個短篇的閱讀我們可以看到,第一個故事中的鬼和人的相同點是貪杯,當然這只是表面現象,實際上作者是想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是平凡人還是恐怖的厲鬼,都有其致命的弱點,這是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而第二個故事中的鬼善於賣弄技巧,變化多端,想以此來嚇唬人,但是人並沒有被她制造的表象所威懾,反倒厲聲呵斥,在這個故事中人和鬼的共同點是喜歡裝神弄鬼、故弄玄虛,用誇張的伎倆來威懾別人。作者想通過這告訴我們,面對困難時不要退縮,敵人的特點就是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而這兩則關於鬼的故事中的鬼和人的不同之處就是人無法想鬼那樣善於變化,人只是通過語言的僞裝來威懾別人,而鬼則可以通過形體的變化多端來迷惑人類。

 

紀曉嵐的這兩個短篇的言外之意就是告誡人們一切強大的物體都有其致命的弱點,人之所以怕鬼是因為他們的形狀可怖、變化多端,實際上如果我們不畏懼那些裝腔作勢的人,我們就可以用我們的一身正義維持公道。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政治環境考慮,我們就不難體會到作者想借鬼來表現人,對待邪惡勢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相應的就有不同的結果,如果我們的內心不懼怕邪惡勢力,抓住了邪惡勢力的薄弱點,我們就看可以戰勝那些看起來很強大的勢力。

 

由上可知,相對於故事類和寓言類的文言文材料來說,結合閱讀材料和作者的朝代背景及自身經歷就很容易分析作者在故事中想表達的言外之意,這也是筆者經常提醒晉博教育中心的學生的一點。學生若能注意這一點,則對整篇文章的理解就不會只停留在表面了。

 

© 晉博教育中心 Brighten Youth Education Centre

JoomSh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