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中文拓展論文的比較文學 - Brighten Test Prep Centre

 

 

2020年3月16日
IB中文拓展論文的比較文學

 

在中文EE的選題中,有些同學會選擇特定的一個文本,比如一本小說,一本詩集,一本散文集,也會選一位作家的某一時期的特定作品,然後從結構、思想主題、語言風格、環境描寫、意象意境、敘事視角等角度切入,做深度的文本分析。

但也有的同學會選擇做兩個文本的比較研究。

那什麼是比較文學 (Comparative Literature)?

簡單來說,比較文學興起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文學研究的一個分支。它以世界文學的眼光,運用比較的方法,對各種文學關係進行跨文化的研究,尋求人類文學的共同規律和民族特色,主要的研究領域有文類學、主題學、形象學、媒介學和比較詩學等。影響研究和平行研究是它的兩個基本方法,前者側重研究各民族文學中存在的事實聯繫,後者則對沒有事實聯繫的文學現象進行研究。

所以比較文學的工作者,一方面是站在兩種民族語言之間研究兩種文學在思想、感情、主題、題材各方面的相互影響和交流。比如在對魯迅的文本進行細讀時,一般要了解一下他的生平,他看過什麼書,接受過什麼思想的影響,特別推崇哪些作家。魯迅受到過果戈里 (Nikolai Vasilievich Gogol) 和契訶夫 (Anton Pavlovich Chekhov) 的影響,所以能在他的某些作品裡找到這二位的一些痕跡,其中,果戈里就著有《狂人日記》,寫的是一個小公務員被逼發瘋的故事。

還有,另一方面也可以做關係研究,比如中國古代的王維和英國華茲華斯 (William Wordsworth) 的詩歌,本質上二者沒有交集,但他們的詩歌有表現共同的內容,比如描寫自然景色的山水詩,在主題思想和表現手法方面進行比較的話,都可以得出有價值的結論。

那也就告訴了我們,在選擇兩個文本進行比較時,這兩個文本需要存在一定關係。要麼是有互相的影響關係,比如京派的廢名(即馮文炳)之於沈從文,沈從文之於學生汪曾祺,果戈里之於魯迅;要麼存在某些共同點,比如在主題、結構、語言風格、線索、敘事方式、人物形象塑造、修辭等方面有相似之處。

所以,最好當然是小說跟小說比,詩歌跟詩歌比,戲劇跟戲劇比,散文跟散文比。不要亂選,不要瞎配。

© 晉博教學中心 Brighten Test Prep Centre

 

JoomShaper